我院青年教师培养第一期系列讲座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2017-06-13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青年教师的成长和进步对学院的未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学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自2015年9月我院开启自有师资队伍建设以来,目前在岗自有教师近百名,其中31名自聘教师全部是中青年教师,青年教师的培养任重而道远。为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在师德师风、教学能力、研究能力、应用能力、素质能力及育人能力等方面有所提升,结合青年教师培养方案,学院精心组织,邀请专家学者,以“高校教师师德培养和教学能力提升”为主题,开展第一期青年教师培养系列讲座。本次系列讲座共分为六场,每场讲座都由院领导主持,所有中青年教师悉数参加。讲座安排如下。

 

序号

讲座题目

 时间

主讲人

主讲人简介

1

合理有效利用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531日上午

李利

博士,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技术学

2

师生间有效沟通能力培养

62日上午

吴铁钧

博士,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发展心理学

3

寻根问道话教育

62日下午

袁银男

苏州大学副校长

4

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途径问题

66日下午

周川

博士,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高等教育学

5

立德树人——大学与大学教师的天职

69日下午

高祖林

苏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兼任纪委书记)

6

探索中的文正

612日下午

吴昌政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院长

 

  第一讲:合理有效利用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古人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广义而言,教师的“器”可理解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技术等一切实现教学效果的工具。青年教师刚踏上教学工作岗位,实践缺乏,经验不足,“何为器”、“如何利己器”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我们邀请教育技术学研究领域专家李利教授开启第一讲。
  讲座围绕三个关键词展开,即“翻转课堂”、“互动课堂”和“深度学习”。在“翻转课堂”中,李利将其扩展为“可操作的一种实践范式:借助于MOOCS的翻转课堂”,指出其本质所在,同时借助自己慕课实验和经验,向大家做了深度演示,体验慕课效果;在“互动课堂”部分,李利抛出“媒体带来的课堂变化”、“关于项目式学习的错误理解”及“课堂即时反馈系统(IRS)的应用”三个问题供大家讨论,并推荐手机互动软件,现场体验软件带来的便捷;最后,李利介绍了深度课堂的内涵及其核心——思维达成度,传授打造深度课堂的方法。

 

李利教授讲座现场

 

  第二讲:师生间有效沟通能力培养
  教师和学生同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两者间的有效沟通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青年教师在开展师生互动方面占有年龄优势,年纪轻、活力足、观念新,这跟在校大学生的特点极为接近,如何在师生沟通时利用好这一优势也是需要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带着这一问题,我们邀请到了发展心理学领域专家吴铁钧副教授为我们讲解有效沟通的内涵和方法。
  本场讲座主要包括沟通的概念、沟通的一般过程、教育工作中的沟通和沟通中的态度四个方面。吴铁钧认为沟通是“为实现共同的目标,双方或多方彼此交流,形成一致或达成谅解过程”。他指出,青年教师在跟学生沟通时,要善待学生、注意学生的硬件缺失、注意学生知识与技能的不足,时刻注意自己作为传播者的威信和吸引力,与信息接受者(即学生)建立共同性,促成有效沟通。

 

吴铁钧副教授讲座现场

 

  第三讲:寻根问道话教育
  教育的初心是什么?教育的本位是什么?对于青年教师而言,对教育的理解目前仅停留在书本知识和自己所受教育的经历两个层面,未曾深究,但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从事教书育人之业,首先必须明晰“何为教育”这一基本问题。
  苏州大学副校长袁银男教授来我院“寻根问道话教育”,他以教育、教学和管理三个层次,从“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中心地位,质量立校”、“四个回归,不忘初心”三个方面,回顾了教育的“本位与初心”:教育应该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坚持教书育人。随后,袁银男跟与会教师一同探讨了“关于‘两种文化’: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关于‘两种游戏’及传统教育”、“关于‘科研反哺教学’”等十个问题,分享了他结合个人经历对上述问题的认识和领悟,最后将王国维先生治学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介绍给我们,值得大家认真学习和思考。

 

袁银男教授讲座现场

 

  第四讲: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途径问题
  青年教师的培养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于导师作用的发挥,我们要求每一位青年教师配备一名导师,在导师的指导下制订个人职业成长计划,这就要求我们对于高校教师职业发展本身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高等教育学研究领域专家周川教授分享了他在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途径问题上的几点思考。
  讲座伊始,周川对教师职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教师专业化做了基本界定,介绍了教师职业发展的三重境界,即职业、专业和志业,从历史的视角和现实的视角重点阐述了高校教师职业角色的演变以及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主要途径。他认为,高校的“教师专业化”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学术化”的过程(发现的学术、综合的学术、应用的学术与教学的学术),而青年教师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反思才能逐渐经历这个过程从而真正成长起来。

 

周川教授讲座现场

 

  第五讲:立德树人——大学与大学教师的天职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为首,足见其重要性。教师“传道”,首先必须自身有“道”,而且是正确的、积极向上的“道”。因此,对青年教师师德的培养是基础的、必须的、首要的。
  苏州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高祖林教授为我们带来了“立德树人——大学与大学教师的天职”的专题讲座。高祖林将立德的意义划分为三个层次。他认为,立德是人自身解放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人才评价和使用的首要标准、是大学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前提条件,从政治坚定、公道正派、团结合作、仁者爱人、自强不息及廉洁自律六个方面对美德的内涵做了深入阐释,希望大家重视家庭、教育、规范、自我和生活等美德养成因素,尽快成长为一名师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民教师。

 

高祖林教授讲座现场

 

  第六讲:探索中的文正
  学校之于青年教师,是工作环境,也是生活环境,更是成长环境。这个环境不仅是学校基础建设等硬件设施,更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一种文化,教师的教学理念与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否一致,这对教师本身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学院青年教师培养方案中,我们要求青年教师“充分理解并认同学院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特色以及相关规章制度;综合了解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情况,学习并掌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规律”。
  本系列讲座的最后一讲,苏州大学文正学院院长吴昌政教授带领我院青年教师一同对“探索中的文正”进行了“深度游”,途径“文正诞生记”、“改革及学院性质的调整变化”、“管理和运行机制”、“教学工作与创新”和“学生工作和创新”等八大“景点”,这使大家充分了解了“文者文章、正者道德”的深刻内涵,了解了学院三项基本原则,即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依托母体、坚持服务学生,了解了学院人才培养的类型,知晓了学院“精简高效,按需设岗,一岗多能”以及“三服务(服务学生、服务教师、服务共建学院)”的管理理念,理解了何为完全学分制、何为养成教育,看到了文正走过的路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吴昌政教授讲座现场

 

  本次系列讲座涵盖对教师“德”与“能”的培养,有理性的指导,也有实践的感悟,内容丰富,意义深刻,影响深远,吸引众多教师前来听讲。我院青年教师们认真学习,积极思考,感悟颇深,受益匪浅,纷纷表示将尽快成长为真正的“文正人”,全身心投入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实践和研究,尽己所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文正人”。

(教师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