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千年姑苏文脉,跃动时代创新活力,苏州城市学院正以蓬勃之姿闪耀在“人间天堂”的锦绣画卷之上。

  苏州城市学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由江苏省人民政府管理、苏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其前身是创建于1998年的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爱苏融苏、精工强文、城校共生、国内一流”为办学定位,秉持“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特色化”办学理念,实施创新活校、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名校、文化兴校和资源优校“六大战略工程”,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

  学校坐落在苏州“最美吴中”,毗邻巍巍上方山与诗画石湖,自然环境与历史底蕴相得益彰。学校为“江苏省绿色学校(高校)”“江苏省高质量平安校园建设高校”。由普利兹克奖得主王澍设计的图书馆坐落于翠微湖畔,该建筑荣获中国建筑艺术奖,是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典范,彰显着学校的文化追求和创新精神。

学校深度融入苏州发展脉搏,紧密对接苏州“1030”产业体系、现代服务业“1840”产业体系及文化强市“811”计划。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城市文化与传播学院、城市治理与公共事务学院、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艺术与创意设计学院、计算科学与人工智能学院、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智能制造与智慧交通学院等8个学院及基础教学部,共有51个本科专业,覆盖文、理、工、经、管、法、艺七大学科门类,拥有7个省一流专业、3个省品牌专业、3个省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1个省卓越工程师2.0专业、1个省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光学工程入选省“十四五”重点学科。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宽厚、社会责任感强、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现有在校生约12000名。教育教学成果丰硕,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7门、产教融合型一流课程3门、在线开放课程7门,建有全国高校综合性教育实践体验基地1个、省级教育数字化典型应用场景1项,获评江苏高校课程思政典型案例5项。强化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创办文正书院,创新以“行为学分制”为特色的“五育并举”量化评价体系,“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荣膺江苏省A级。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牵头成立苏州非遗传承创新联合体(曲艺戏剧类),建有教育部昆曲教育实践体验基地,携手附属学校苏州评弹学校、苏州市艺术学校,构建独具苏州特色的艺术人才培养高地,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学校坚持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与地方政府、领军企业、行业协会达成深度合作,精准服务苏州产业转型升级。成功获批工信部光电子信息“专精特新”产业学院,成立康养产业学院、数字金融产业学院、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学院、低空经济产业学院等5个校级产业学院,与企业共建16个紧贴产业前沿的微专业。以“专创融合”为核心,将“创新、创意、创业”的“三创”基因深植人才培养全过程,创新创业教育特色鲜明,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赛金奖。

  学校以创新驱动发展,勇担服务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助力地方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现有江苏高校生物光子科技重点(建设)实验室、江苏省先进感知与智能装备工程研究中心等2个省级科研平台,以及文正智库、江苏省科技创新智库基地、苏州市多模态数据融合与智慧康养重点实验室、苏州国家安全教育研究院、苏州江南文化研究中心等13个市厅级科研平台。与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共建工业文化研究中心。聚焦低空经济、智慧康养、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光子学、智能装备、文化非遗等地方重点产业,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国家社科基金等一批科研项目,为区域发展提供强劲智力支持。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拓展高品质国际合作。以“讲好江南故事”为特色,以学生互换、教师互访、学术交流、科研合作为重点,先后与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所大学建立紧密合作关系,设立学生境外交流奖学金,专项资助在校学生参与短期研修、交换生、双学位、硕士升学等国际交流项目。

展望未来,苏州城市学院将更加紧密地融入区域发展洪流,深植苏州创新沃土,坚持“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内涵发展”之路,以“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昂扬姿态,以“高质量办好苏州城市发展所需要的大学”为抓手,着力建设国内一流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苏州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贡献澎湃力量!

 

(以上数据截至2025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