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江苏)从“校园”走向“田园” 苏州城市学院上好劳动教育必修课 推进实践育人走深走实

发布时间:2022-11-07

  “两腿叉开,右手拿镰刀,先用镰刀搂过一把水稻,再……” 11月3日下午,一堂别样的劳动实践课在苏州东渚长巷农村合作社农场火热开展,苏州城市学院2022级工商管理专业30余名学生化身“秋收小能手”,在田间地头学习农事知识,体验劳动艰辛,收获劳动快乐。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苏州东渚长巷农村合作社的农场上,秋阳暖照,稻浪翻滚。苏州东渚长巷农村合作社有长巷村、黄区村、新苏村、中村的四个农场,一共1200余亩地。农场毗邻苏州太湖,不仅环境优美,还是“苏州大米”示范基地,其中“长巷生态大米”品牌也在区域内颇具影响,深受欢迎。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吃‘健康餐’长大的米吗?你们知道每天餐桌上香甜软糯的米饭是怎么来的吗?”农场相关负责人袁赟指着面前的一大片稻田,饶有兴趣地为大家讲述着“长巷生态大米”的种植方法。同学们认真听讲,还现场观看了机器收割水稻的全过程。“真没想到!长巷大米在生产过程中‘吃’的健康餐属于高品质有机肥的菜籽饼,让我大开眼界。”刘一然同学惊讶之余更多的是兴奋,他说:“本以为割水稻就是个简单的体力活,没想到竟无意中学到了这么多的‘知识点’”。

  这堂田间地头的劳动实践课程不仅“知识点”众多,采用传统方式收割水稻更加让现场的同学沉浸式体验了一把田间劳作的心酸和快乐。

  “两腿叉开,右手拿镰刀,先用镰刀搂过一把水稻,再用左手握住水稻,然后镰刀放在稻杆的底部,镰刀头向着自己身体的右后方向有控制地发力……”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同学们参与劳动的热情高涨,跃跃欲试很快行动起来,抓一把割一次,动作有模有样。周雅菲同学告诉记者,这是她第一次割水稻,手法略显笨拙的她坦言:“虽然劳作的时间并不长,但是一直保持弯腰的姿势还是很辛苦的。”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苏州城市学院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制订《苏州城市学院〈劳动〉课程实施方案》,全学程开设劳动课程,除学习劳动基本理论学习之外,还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实习和专业实训中,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深入推进劳动教育工作,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专门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此次劳动实践课程不仅让学生们体验到农作物收割过程,也让大家对乡村振兴、农业强国建设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苏州城市学院教务处负责人施盛威表示,学校构建多方协同的劳动教育实践模式,不仅在校内提供图书馆、档案馆、教室、食堂等实践岗位外,还积极携手企业拓展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教育,“五指攥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

  据悉,该校还积极组织参与申报相关课题,针对如何着力于提高大学生的劳动素养和个人能力水平进行研究,探索以部分大学生作为试点,组织学生参加下乡支教、支农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改革开放的第一线,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到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并让学生通过实践锻炼,提高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文刊载于:凤凰网江苏

  原文网址:https://ishare.ifeng.com/c/s/v006kQzuALl2M1P1y7FwdGH0ZMnXdZOOlFMDowNQ_9cOz9B5fymScO4CLle8QQrMKiNkg9oFVSd6NcSC58nyMh98LA____?sp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