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苏州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一周年 “融城思政”教育品牌成效初显

发布时间:2022-11-10

  118日,苏州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一周年座谈会暨内涵式建设研讨会召开,总结学院成立以来取得成果的同时,探讨如何推动学院内涵式发展。

  作为苏州城市学院首个二级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地位和意义不言而喻。“建好建强马克思主义学院,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对培养时代新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至关重要。”苏州城市学院党委书记芮国强表示,对标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学院着力高举一面旗帜、建优一支队伍、讲好一类课程、办强一个学科、凝练一个特色,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

  守正创新,打造思政教育特色品牌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昆山还是个农业县,而今竟一跃成为‘全国百强县(市)之首’……”《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上,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以“昆山之路”为切入点,借助一张张照片、一个个数据,直观展现昆山人民艰苦创业、勇于创新、争先创优的精神。讲台下,同学们认真听讲,互动不断。

  把“苏州精神”融入课堂,用鲜活的案例丰富教学内容,打破了传统思政课枯燥与抽象的“刻板印象”,让理论学习鲜活起来。成立以来,苏州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秉持“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特色化”办学理念,积极落实教育部、教育厅关于“一省一策”“一校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的教学改革,增强思政教学、科研融入苏城的丰富性和层次性,大力推进“融城思政”教育特色品牌建设。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唐强奎表示,苏州拥有以古典园林文化、大运河水文化、香山工匠精神等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以“苏州三宝”精神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我们用“融”的概念将苏州特有的“思政元素”纳入课程教学中来,积极推进融城性思政教学改革创新。

  在此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学院还开展大量调研,同时用虚拟仿真技术为“融城”课程提供硬件支撑,积极推动苏州“三大法宝”虚拟仿真课程建设,做好数字化教学改革。

  铸魂育人,上好新时代大思政课

  近日,苏州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大学生融媒思政微课程建设成果展评会,展出了6组获奖作品。这些作品从上百个微视频中脱颖而出,成为学院推进立德树人、创新思政课教学的一次有益尝试。

  如何打通“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之间壁垒,上好新时代“大思政课”?苏州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结合实际,制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等相关课程课内实践教学实施方案与考核标准,通过融媒体手段,采用“微视频+课件演讲”形式,将课堂设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一线,提升育人效果。

  据悉,课内实践教学方案是根据学生特点、学习习惯和课程性质制定的,通过沉浸式教学、体验式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真学、真信、真用,推动思政课堂入脑入心。该校2022级英语专业学生刘航宇表示,他最喜欢微视频分享环节,不仅可以提升动手能力,还可以跟大家更好的互动。

  与此同时,苏州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还整合各类资源,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充足的思政教育学习和实践条件,打通“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最后一公里。

  目前,该校与天平山风景名胜区、苏州公共文化中心、苏州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等单位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开展战略合作,共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廉政教育基地、教学实践基地,探索构建“理论讲授+场景体验+网络思政”的合作育人新样态,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大课堂,厚植爱党、爱国、爱乡、爱校情怀。

  顶天立地,推动学院内涵式发展

  前不久,苏州城市学院举办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战略研讨会,十余所江苏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建言献策新时代高校如何建设好马克思主义学院。

  此举既是苏州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加强自身建设的具体实践,也为更好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贡献智慧。成立以来,苏州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因地制宜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阵地建设,不仅与大学、科研机构和刊物开展共建,合力召开高水平学术性会议等,还支持教职工立足苏州,申报各级科研项目。

  目前,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转型与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中心等单位,达成建立“当代苏州研究院”的合作意向,重点研究改革开放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的苏州产业体系建设,以及中国式现代化在苏州的生动实践。

  归根结底,更深入地研究是为了更好地宣讲理论。学院一边拓展理论宣传阵地,一边组织教师结合学科特色,发挥专业优势,深入基层、走进群众,做好理论宣导和社会服务。自成立以来,学院共开展30多场宣讲活动,涉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抗疫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等。

  苏州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高士华表示,学院还将展开口述资料的抢救性挖掘,在相关报刊杂志上发表有关苏州改革开放的学术文章,编辑出版“苏州改革开放”系列丛书,以研究促宣传,用资料说话,用数据发言,打开宣传新视角,把理论研究与理论传播结合起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

  本文刊载于:交汇点

  原文网址:https://jnews.xhby.net/v3/waparticles/61/0/eav2bTpVbfad5at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