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级各相关班级: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我校四年制普通本科各专业同学的必修课程,课程全学程开设,中外合作项目专业、联合培养项目专业和文正书院相关班级该课程教学计划另行制定。现将涉及专业学习任务明确如下:
一、课程安排
课程名称 | 学分 | 课程 性质 | 教学 学时 | 理论 学时 | 实验 学时 | 开课 学期 | 备注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 | 1 | 必修 | 17 | 17 | 0 | 1 | 线上学习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 | 1 | 必修 | 34 | 0 | 34 | 1-6 | 模块化实践 |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部分学习安排
该部分通过网络自学的形式进行,要求学生在第1学期(2023年12月31日前)完成。学生须登录苏州城市学院职业发展教育平台观看视频并完成课后习题和测评,自学时间共17个学时。
学生登录用户名为:szcu+学号,如:“szcu2305446025”,原始密码:szcu123456。学生登录成功后,点击右上角“学习任务”——“2023级普通班网络课程”,观看视频进行自学。同时,完成大学生职业素质测评、职业价值观测验、职业兴趣测验、MBTI职业人格测评,共4个测评。
登录后务必及时修改密码(勿修改用户名),并绑定手机和邮箱,便于找回密码。课程开始播放后请勿做其它操作或中途退出,否则不计入学习时长。未完成课程达1/3者,不能参加本课程成绩评定。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部分学习安排
结合课程配套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手册》,学生依次完成下列实践内容:
1.校园环境探索(学习时间:第1学期):熟悉和了解学校的自然环境、场馆设施、组织结构和校园文化等。
2.自我认知(学习时间:第2学期):借助测评工具,完成职业测评,进行全面的自我探索。
3.专业认知(学习时间:第3学期):进行专业探索,拟定科学合理的学业规划。
4.职业认知(学习时间:第4学期):通过查阅资料、人物访谈、实习见习等形成职业认知。
5.生涯决策(学习时间:第5学期):在自我认知和职业探索的基础之上,确定相应的职业发展路径和制定具有针对性、明确性与可行性的行动计划。
6.就业能力提升(学习时间:第1-6学期):为提升就业能力学生需要完成下列任务:
(1)至少参加一次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校赛(成长赛道),结合前面所学内容将大赛所需材料提交至大赛官方网站,学生使用学信网账号进行登录,具体要求另行通知(完成时间:第6学期第8周之前);
(2)撰写一份求职简历(完成时间:第5学期);
(3)参加1次以上与就业、创业或职业规划相关的讲座(完成时间:第6学期第8周之前);
(4)参加学校举办的招聘会不少于1次(完成时间:第6学期第8周之前)。
四、学习资料
课程学习资料包括教材《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学思行》、练习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手册》。
五、成绩计算及学分认定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行过程化评价方式,采用百分制评分。学生须在第1-6学期内完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所有学习内容,由招生就业处完成对该门课程的评分工作。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在第1学期期末进行成绩评定。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在第6学期期末进行成绩评定,各模块成绩占比见下表: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教学模块
模块内容 | 第1模块 校园环境探索 | 第2模块 自我认知 | 第3模块 专业认知 | 第4模块 职业认知 | 第5模块 生涯决策 | 第6模块 就业能力提升 |
完成学期 | 1 | 2 | 3 | 4 | 5 | 1-6 |
学时 | 3 | 7 | 5 | 7 | 7 | 5 |
成绩占比(%) | 10 | 20 | 15 | 20 | 20 | 15 |
六、课程重新学习办法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1学分,要求在第1学期完成。如学生经过学习但未取得相应学分,可以在单学期申请重新学习。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1学分,学习时间自第1学期开始,第6学期(第8周)结束。如学生未能按时取得相应学分,可申请在四年级补充完成相应内容后重新进行成绩评定。
特此通知。
教务处
招生就业处
2023年10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