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精神 ,善用“大思政课”铸魂育人,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近日,“忧乐融思政:大手牵小手·行走的思政课”研学活动成功举办。此次活动由中国范仲淹研究会教育思想研究分会、苏州市范仲淹研究会指导,苏州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苏州市景范中学校主办,苏州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承办,苏州市世界语协会、苏州城市学院范仲淹文化研究协会、景范中学少年讲解团协办。
在苏州城市学院综合楼一楼大厅进行了本次活动的启动仪式。苏州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宏刚和苏州市世界语协会会长宋丽莉分别致辞。李宏刚受学院领导委托对青少年寄予了三点希望:青少年应勇于在社会实践中磨砺成长,善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勤于投身城市现代化与人文精神的互动实践。宋丽莉代表苏州市世界语协会预祝本次研学活动成功开启,并祝愿同学们在此次活动中收获圆满。苏州城市学院范仲淹文化研究协会指导教师陈天惠对活动行程识范、知范、尊范、学范、行范五个环节作了简要介绍。
第一站是苏州城市学院范仲淹史料陈列馆。范仲淹文化研究协会会长赵东乐和李宏刚作了现场教学。赵东乐详细介绍了范仲淹的生平事迹与历史贡献,李宏刚则聚焦范仲淹的人格形象与贡献,向在场的师生们传递了范仲淹作为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及教育家的多重身份与卓越成就。大中小学生在识范中开启了研学之旅。
第二站是苏州天平山范仲淹纪念馆与忧乐牌坊。宋丽莉与天平山管理处办公室副主任俞正阳作了现场教学。宋丽莉深入讲解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她指出为促进国际交流而创立的世界语,与范仲淹关注天下安宁的愿景是一致的。俞正阳讲解了范仲淹主导的庆历新政以及范氏子孙的清廉故事,展现了范氏家族“先忧后乐”的担当精神。他们的现场教学让大中小学生在进一步识范、知范中尊范。
第三站是中国范仲淹研究会教育思想研究分会、苏州市范仲淹研究会驻地。这是活动的“学范”环节。中国范仲淹研究会高级顾问、苏州市范仲淹研究会名誉会长、范文正公28世孙范敬中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范氏家族长盛不衰的“密钥”—《范氏家训百字铭》。中国范仲淹研究会教育思想研究分会会长、原景范中学党委书记沈宗健围绕主题深入剖析了“忧乐融思政”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体系的独特价值、可行路径及现实挑战。中国范仲淹研究会副秘书长、苏州市范仲淹研究会副秘书长范以辉详述了范仲淹在孝亲护家、戍边卫国、兴学重教等诸多行为中彰显出的家国情怀。师生在互动交流中对范仲淹精神的理解愈发深刻。范仲淹文化研究协会的胡文煜现场弹唱的《兰亭序》更为活动增添了亮色。
第四站是苏州市景范中学范仲淹史迹陈列馆,此处为范氏义庄旧址,范氏宗祠所在地。在这里,参加活动的德育专家携手大中小学生代表,齐声吟诵《岳阳楼记》,传递着后世学子对范仲淹的无限尊崇与敬仰之情,启迪着新时代青少年要把行范作为一生的追求。
最后,苏州市景范中学党委书记任颖和李宏刚对活动做了总结性发言。任颖希望每一位青年学子都能在忧乐精神滋养下,成长为有担当、有情怀的时代新人。李宏刚表示这场研学活动启示我们要持续创新思政教学的内容与形式,把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在多方齐心协力下,活动圆满收官,师生纷纷表示本次研学收获满满。苏州市世界语协会平台对本次活动作了全程线上直播,点赞人数达2.6万。
此次研学活动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汲取、精神的传承,更是时代接力棒的交接。范仲淹的“忧乐” 精神、家国情怀、担当意识必将成为照亮他们前路的火炬,引领他们跨越山川湖海,奔赴新时代的广阔舞台。
本文刊载于:中国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