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上午,由中国民协民间文化教育指导委员会、苏州城市学院城市文化与传播学院主办的“民间文化进校园学术研讨会”在苏州城市学院国际交流学院二楼206室开幕。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过常宝、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万建中、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新科、安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方锡球、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丽等专家与苏州城市学院师生齐聚一堂,共同就“民间文化进校园”展开讨论。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陈国安教授,学院副院长涂小马教授等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陈国安首先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学院的建设发展情况。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过常宝对学院能提供此次交流研讨的平台表示感谢。过教授首先回顾了中国民协民间文化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民间文化教指委)的发展历程,并详细介绍了其成立情况。他指出,今天既是一次关于民间文化进校园的研讨会,也是筹划明年工作、组织换届的重要会议。他希望通过此次会议,就组织原则、组织架构以及新一年工作的开展作全面的讨论和商定。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万建中首先对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近一年来的重要工作精神进行了介绍。他指出,民间文化教育指导委员会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下设的专委会。作为全国一个重要的专业平台,民间文化教指委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的研究和传承方面着力颇多。他表示,可以以“民间文化进校园”这个活动为契机,激励中小学在“民间文化进校园”工作中作出贡献,推动民间文化和非遗文化发展;针对全国各大中小学校中已经出现的优秀案例不断总结交流,并不断扩大宣传力度。万教授表示,伴随着“民间文化进校园”等活动的有序开展,会员体量及活动内容必将大大扩容,民间文化教指委应该在活动开展、日常管理等方面提前规划、早做布局。

陈国安指出,优秀的民间文化围绕“非遗”的传承主题在全国中小学课堂中已经实现了有效的普及和传播;民间文化教指委可以通过建立特殊的人才培养系统、开设专题的联展等形式整合资源,继续扩大影响。他表示,我院一直秉持文化育人的理念,尤其重视非遗等民间文化资源的传播及开发,为民间文化有效地走进大学校园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新科提出,民间文化教指委作为官方组织,需要紧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断努力将其扎根校园、扎根课堂、扎根教材。他从教材建设、文化交流、专题学习等多个角度,深入探讨了民间文化的理论性与实践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他也表示,组织应当不断完善章程,继续发挥平台作用,联合文旅部门或试点学校,扩大宣传影响。

安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方锡球围绕文化指导与教育指导的关系发表了相关论述。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推广试点,结合相关中小学、高等学校建设文化实践基地,不断调动地方学校的积极性。二是要组织有体系的引导,分类、分主题开展多元活动,围绕“民间文化进校园”等主题不断拓宽实践推广的可能性。三是要利用民间资料、民间文化研究,构筑教材、课程、文化建设的体系,以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实现民间文化的有效推广。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丽作为民间文化教指委的秘书长对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了详细地汇报,并介绍了相关的文化背景。她提出“民间文化进校园”的“校园”可以是中小学、大学、职业学校,“民间文化”也可以是本土化的传承。康教授希望借此机会建章立制,不断完善组织架构。

涂小马提出两点建议。第一是围绕民间文化我们应该“做什么”。他以我院特色教学成果为例,强调了面对民间文化高等学校“知行”的重要性。第二是我们应该“怎么做”。他表示在高等学校传播民间文化可以围绕课程开发、教材建设等展开相关工作。
在主题发言与讨论后,中国民协民间文化教育指导委员会顺利完成换届工作。与会嘉宾就组织架构、章程设立以及下一阶段主要任务等主题进行了系统地讨论。

随着会议的圆满结束,与会专家和学者们达成了多项共识,并提出了具体的行动计划。此次“民间文化进校园学术研讨会”为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在热烈的讨论和深入的交流中,我们看到了民间文化在校园中传播的无限可能。专家们的真知灼见和对民间文化传承的热忱,将进一步激发社会各界对民间文化的关注与支持,共同推动民间文化在校园中的繁荣发展。
(城市文化与传播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