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我校成功举办“档案科技创新与产教融合发展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5-09-28浏览次数:360文章来源:新闻中心

  9月26日,由苏州城市学院主办,城市治理与公共事务学院承办,苏州苏大苏航档案数据保全有限公司、苏州市档案学会协办的“档案科技创新与产教融合发展研讨会”在综合楼大会议室隆重举行。本次研讨会汇聚了来自国内顶尖高校、档案局馆、知名档案科技企业的众多权威专家与业界精英,旨在共商数字中国建设背景下档案科技创新的核心使命,探索产教融合赋能档案学人才培养与学科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为“十五五”时期我国档案事业的转型升级贡献智慧与方案。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高雷,党委常委、副校长黄涧秋,教务处处长许宜申教授以及城市治理与公共事务学院党政领导、档案学专业全体教师参加活动。会议开始前,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赵志宏亲切会见了与会的专家学者。

  研讨会开幕式由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黄涧秋主持。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高雷代表学校致欢迎辞。他系统介绍了苏州城市学院的发展历程与未来展望,并重点围绕档案专业学科建设,介绍了专业招生情况与学科发展情况。高校长指出,本次研讨会以“‘十五五’时期档案科技创新与产教融合发展”为主题,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档案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意义深远。他强调,在数字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科技创新与产教融合发展已不再是“选择题”或“附加题”,而是关乎事业存续与发展的“必答题”。本次会议的举办,不仅能为新时代档案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更将为我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档案人才、推动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汇聚智慧与力量。

  苏州市档案学会副理事长卜鉴民在随后致辞中表示,苏州城市学院档案学专业近年来亮点频出、发展迅速,与地方档案事业发展联系紧密,成为苏州档案事业高质量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期待未来学校档案学专业与档案学会持续协作,强化合作、资源共享、深度融合,共同打造苏州城市学院档案学专业的特色品牌,擦亮苏州档案这块“金字招牌”。

  本次研讨会的核心环节——主旨报告与专题演讲,由苏州城市学院档案学专业建设负责人、副教授余亚荣主持。上下半场共有三位著名学界专家及两位企业代表作了精彩发言,内容涵盖档案高等教育转型、保护技术创新、政产学研育人机制创新及人工智能应用等前沿领域。

  上半场首位发言的国务院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秘书长,教育部档案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馆长张斌教授,他以《档案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使命与路径》为题,深入剖析了转型的背景、使命、挑战与路径。张斌教授指出,当前档案高等教育面临教育理念待转变、课程体系需优化、技术与教育相脱节等严峻挑战,档案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使命在于推动信息技术与档案教育深度融合,赋能中国档案学学科体系数字化转型,构建紧密型高等教育共同体。他强调,档案高等教育的转型需在转变教育理念、优化课程设计、探索人才培养新方案、创新教学模式及加强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持续加力。教育部高等学校档案学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档案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档案学会档案保护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感光协会影像保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武汉大学二级教授周耀林在《档案保护技术的创新发展》报告中,以《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保护》为例,生动阐述了中国档案保护技术的形成、发展与创新。他提出,档案价值与现实保存条件之间的矛盾决定了保护工作的必要性,进而创新性地提出了档案技术保护的“六化”观:迭代化、集成化、复合化、差异化、精准化与合作化,为未来保护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教育部高等学校档案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大学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负责人、上海市档案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国家级档案专家领军人才、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上海大学金波教授分享了《档案学专业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与实践研究》的成果。他从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平台构筑等方面详细介绍了项目过程,并展示了在育人效果、项目特色、场景应用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对于未来,金教授认为,应塑造共生共创联盟,强化政产学研协同,共享优质资源,最终打造出有影响力的政产学研协同育人品牌。

  在备受瞩目的成果发布与展示环节,苏州城市学院讲座教授张照余系统展示了学校档案学专业近年来在产教融合中取得的标志性科技创新成果。这些成果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深度,包括:首创面向社会服务的档案数据存证保存中心、首创电子文件格式登记管控平台、构建了电子档案证据效力维护的实践框架和规范体系、开发了基于全域协同的电子档案综合管控系统、研发了全栈自主可控的数字城建档案一体化平台。张照余教授强调,这些成果的形成,旨在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提升学校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助力国家档案事业发展,并诚挚希望得到与会专家的指导与推荐。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也是产教融合的重要一环。北京航星永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高级顾问唐梦迪以《航星永志的产教融合新生态实践论》为题,分享了公司与高校共建联合培养基地,以及北京数字档案馆实训、退役军人档案课题等具体实践的相关情况。杭州安铂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树军则在《档案信息系统中应用AI技术的必然要求和关键路径》报告中,深入分析了数据洪流下的管理困境、用户需求升级倒逼的技术革新以及国家战略的推动力量,并现场演示了公司的智能开放鉴定系统、智能分类、检索、编研、著录等一系列AI应用产品,展现了人工智能赋能档案管理的巨大潜力。

  在热烈的会议讨论阶段,专家们对苏州城市学院的产教融合探索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提出了宝贵建议。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吴建华教授指出,“产教融合”“产”在前。企业在服务党政机关、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能很好地反哺人才培养,他对苏城院的人才培养模式表示肯定。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院长刘越男教授则深刻分析了高校当前面临的困境,她指出,创新的源头正从高校向产业界转移,苏城院对产教融合的探索,为破解档案学发展难题、创新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模式找到了有效渠道。她对此表示赞赏,并期待未来能形成可推广的产教融合新模式,同时呼吁将产教融合作为档案学未来发展的重要议题进行深入讨论。苏州市档案馆四级调研员谈隽从实践角度出发,认为档案馆应成为产教融合的数据基石和实践基地,为教学科研提供真实场景与资源支撑。苏州城市学院兼职教授吴品财教授对上午的会议进行了总结。他强调教学不能仅存在于课堂之上,必须走向广阔的社会与实践天地。 

  下午的会议上,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特聘教授、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院长、数字人文研究院副院长、多模态档案资源保护与开发国家档案局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刘越男教授作了题为《新一代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档案学研究》的专题报告。她系统阐述了AI技术发展、国家战略及档案政策带来的时代背景,探讨了AI应用下档案学研究在对象、主体、管理维度的空间拓展,并犀利地指出了档案学研究主体、方法和问题面临的新挑战。对于未来发展,她呼吁档案学界应具备更开放的学术视野、采用更多元的研究方法、构建更健康公正的学术评价体系,并最终形成产学研用协同的良性学术生态。刘越男教授认为“AI+档案”是青年学者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并期待与苏州城市学院携手共进,推动档案学学术生态的繁荣发展。精彩报告激发了全场的热烈反响,在互动环节,教师们争相提问,专家们妙语连珠,智慧碰撞将会议气氛推向高潮。

  闭幕式上,城市治理与公共事务学院党委书记解燕代表学院致闭幕词。她首先对与会嘉宾的倾情分享表示衷心感谢,她指出,本次研讨会不仅是一场学术盛宴,更是一次推动产教融合的务实行动。她殷切期望,能以此次会议为新的起点,将前沿的学术思想与产业实践深度融入教学全过程,共同为档案事业孵化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

  本次研讨会成果丰硕,与会代表围绕“十五五”时期档案科技创新的核心驱动力和产教融合的深化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会专家不仅高度认可了苏州城市学院档案学专业在产教融合方面的先行先试,更为未来全国档案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即必须坚持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双轮驱动,构建高校、档案机构、企业三方协同共赢的发展新格局,共同迎接数字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新闻来源:城市治理与公共事务学院 图:陈洁 文:余亚荣 审核:解燕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