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正确二战史观,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进一步推动和深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研究,由华中师范大学(中方召集人单位)与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雅罗斯拉夫尔国立师范大学、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25年10月1日在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拉开帷幕。

本次会议汇聚了中俄两国学界力量。参加会议的中方学者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西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单位,俄方学者则来自莫斯科师范大学、雅罗斯拉夫尔师范大学、国立俄罗斯师范大学、维亚特卡大学、别尔哥罗德民族大学等单位。中俄双方共有20余家高校与研究机构的60余名学者参与,围绕中国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新秩序,以及战时经济、战时外交、战时思潮、战争记忆与历史诠释等重要议题展开深度研讨。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苏州城市学院特聘教授高士华应邀参会并参与学术交流。在大会主题报告环节,他聚焦“二战战场关系与战后记忆、书写”,明确指出中国与苏联不仅是亚洲、欧洲战场的中流砥柱,同时也为太平洋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批驳了美国的“太平洋战争史观”,并强调美国是影响日本战后历史认识的关键外部因素。在讨论会上,高士华与俄罗斯学者就“军国主义”“法西斯”以及二战开始时间等问题与俄罗斯学者进行了深入交流与讨论,批判了二战研究中的“欧洲中心观”。

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共设三场分会。第一场在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举行,第二场、第三场分别在雅罗斯拉夫尔国立师范大学、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举行。会议得到中俄两国学者的广泛支持,两国学者齐聚一堂,不仅在学术交流中凝聚共识、深化相互理解,更通过扎实的学术研究与客观的历史叙事,让世人深刻认识到和平的来之不易与珍贵价值。
作为抗战史研究领域的资深专家,高士华教授近期持续活跃于学术传播一线。9月2日,他出席北京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作重点发言;9月3日,现场观礼天安门广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此外,还参与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胜利》《最后一击》等历史专题节目的制作。他以学术研讨、媒介参与、历史普及多维度发力,始终践行“以史鉴今”的学者使命。同时,作为苏州城市学院引进的高层次人才,高士华教授依托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平台,持续推动抗战史研究与红色基因传承工作。此次国际学术交流,不仅是个人学术影响力的集中体现,更是苏州城市学院服务国家重大历史主题研究、拓展国际学术合作领域的重要成果。
新闻来源:党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祝仁涛 审核:陆丽、高士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