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校地合作、进一步提升服务区域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10月14日下午,我校党委书记周玉玲、校长赵志宏带队赴苏州高新区开展调研座谈。苏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俞愉接待并主持会议。我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察专员李萍,苏州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赵红、沈琰,高新区相关单位负责人及我校有关学院、部门负责人共同参会。

周玉玲首先向高新区长期以来对苏州城市学院的关心与支持表示感谢,重点介绍了学校在迎接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明确办学定位及服务地方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效。她指出,学校正以“高质量办好苏州城市发展需要的大学”为战略抓手,系统构建“3+3+X”学科发展布局,全力向国内一流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目标迈进。回顾学校发展沿革,她提到,学校已初步搭建起支撑长远发展的“四梁八柱”体系,通过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持续夯实发展根基;高新区在科研平台共建、学生实习实训等多个方面为学校提供了关键支持。她表示,希望未来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校地产学研融合,聚焦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将学校的学科、人才优势更直接地转化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
赵志宏着重介绍了学校的学科建设情况,并表达了在科研、人才等领域与高新区深化合作的意愿。他指出,学校重点建设的工科类学科与高新区光电子支柱产业高度契合,目前已与区内多家企业开展深度项目合作。为进一步推进产学研融合走深走实,他提出两项优化建议:一是推动科研项目库与需求信息面向高校和企业双向开放,实现科研供给与企业需求的高效匹配;二是建立常态化的校企对接机制,促进科研团队与企业间的深度交流协作。他希望学校充分发挥综合性学科优势,为高新区企业提供产品设计、战略咨询等“智库”服务,同时积极探索“校企双聘”等人才机制,联合引育高层次人才,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李萍重点介绍了艺术与创意设计学院在学科建设与服务地方方面的进展。该学院积极对接高新区文旅资源,探索产学研合作路径,专业设置与学校“江南文化与国际传播”“高端装备”“智慧康养”等重点发展方向紧密衔接。近期,学院计划赴苏州高新文旅集团开展调研,围绕非遗传承、人才培养等领域深入交流。她特别提及产品设计、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等特色专业,其中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不仅聚焦空乘人才培养,更致力于塑造高素质现代服务人才,近年来为苏州市多项大型活动与志愿服务提供重要支撑。她表示,期待未来与高新区在文创开发、公共艺术建设、活动保障及人才培养等方面拓展合作,共同助力区域文化繁荣与产业发展。
交流会上,我校各部门及学院负责人先后介绍了学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方面的情况。我校教务处介绍了学校专业设置与微专业建设进展,结合企业需求和项目开发方向,阐述了在优化人才培养、深化产教融合方面的具体举措与长远规划;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处介绍了学校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进展,强调学校学科布局与地方产业高度契合,未来将进一步推动资源共享、产学研合作与科技成果转化;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概述了学院学科专业、师资队伍、科研工作及人才培养情况,将持续加强光电研究院等平台建设,强化半导体、集成电路领域的对接,进一步深化与高新区产学研合作;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介绍了数字经济、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新兴专业特色,以及数字电商产业学院对学生留苏发展的作用,明确学院将推动科技创新与传统文化的数字化融合;智能制造与智慧交通学院介绍了学院学科方向、科研平台及研究重点,表达了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领域与企业深化合作、推动产学研协同的意愿。
高新区各相关单位负责人结合职能领域积极回应,明确合作方向。高新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表示,期待与学校在江南文化传承、非遗保护等领域开展合作,充分发挥学校应用型人才与产品设计专业优势,共同推动传统技艺传承与文创产品设计创新,后续可在技艺革新与文化数字化等方面进一步拓展合作空间;教育局指出,苏州城市学院作为市属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基础扎实,地理位置优越,将积极动员更多学生报考,全力支持学校发展;经济发展委员会提到,高新区正推进“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将把与学校在智能制造、未来产业等领域的合作内容纳入规划,推动校地协同布局;科技创新局强调,光电子是高新区重点产业,目前已与学校形成良好合作基础,且学校已加入区产教融合网络,后续将持续推动校企供需对接,围绕产业匹配、师资与技术交流、项目平台申报等深化合作,并欢迎学校教师加入科技镇长团,常态化参与企业走访调研;党政办公室表示,将围绕“双高协同”机制做好对接保障工作,推动双方合作交流持续深化。
沈琰表示,苏州城市学院始终坚持务实的发展定位,其学科专业布局与高新区的产业发展方向高度契合、同频共振,双方在产业协作、人才供给与科研创新等领域已积累深厚的合作基础,发展前景广阔。为将合作潜力转化为实际成果,他提出三条深化路径:一是聚焦关键技术领域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与转化;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导师互聘、共建课程与实践基地等方式,共同培育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三是从具体项目切入打造示范案例,以点带面推动“双高协同”走深走实,确保合作早日结出硕果。
赵红在介绍高新区基础教育发展情况时指出,面对新时代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必须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边界,探索融合科学素养与人文情怀的新型育人路径。她强调,单一的基础课程体系已难以支撑这一目标,亟需在教学中融入研究型、跨学科的项目式学习模式,并加强与高校的衔接联动,构建贯通中学与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链条。她提出,应大力推进资源共建,打造一批高水平的基础教育实验室,重点在人工智能、分子生物学等前沿领域实现课程共建、师资共享与平台互通,期待与学校相关学科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构建协同育人新生态。
俞愉对苏州城市学院长期以来对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给予的关心与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高新区始终秉承“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初心使命,当前正全力加快“双高协同”推动步伐,持续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积极构建区域创新发展新格局。他强调,高校作为创新资源汇聚的重要枢纽与发展载体,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支撑,用好用足本地高校资源,对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他表示,高新区与苏州城市学院合作基础良好、发展前景广阔。他希望学校进一步发挥科研与人才优势,与高新区的产业优势、平台资源和应用场景深度对接,共同拓展科技创新、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合作空间。双方需持续探索产学研协同新机制、新模式,推动校地合作走深走实,携手取得更多具有示范意义的务实成果。
新闻来源:党委宣传部 图、文:顾心竹 审核:祝仁涛 终审:陆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