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教学研究、学术研究,促进应用研究,在学术研讨、思想交锋中增学识、长见识、壮胆识,提高研究能力,促进融城发展,助力构建自主知识体系,苏州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城马论见”学术沙龙,立足苏城看世界,联系实际做研究。“城马论见”学术沙龙2025年首期(总第1期),聚焦“共同推进世界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的全球视野”,于10月22日在天工楼419成功举办。本次沙龙特邀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李瑞琴教授现场指导,学院领导班子、教师与联合培养研究生共同参与研讨。

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解笑在致辞中对李瑞琴教授的莅临指导表示热烈欢迎,并指出本次沙龙既有理论深度又有现实关怀,更具全球视野,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是学院当前学术研究与教学实践的重点方向,其核心在于以全球视野审视地方经验,以理论创新回应时代命题,希望广大教师主动融入相关工作,为学院内涵式建设持续注入动力。

学院教师代表作主旨发言。张杰老师表示“共同推进世界现代化,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创造性继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它旨在构建合作共赢的全球关系,开创普惠共享的发展新模式。这一理念有助于唤醒并联合‘全球南方’国家,使其从世界历史的被动客体转变为积极的创造主体”。刘暖老师表示“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集中体现在它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彰显出巨大的时代价值和世界贡献。它打破‘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摒弃西方以资本为中心、两极分化与对外扩张的老路,展现的是立足国情、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它深刻彰显了广泛性、人民性、协调性、共生性与和平性的本质特征。中国式现代化向世界阐明了中国发展现代化道路的成功经验,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现代化的路径选择。”王雪老师表示“现代化道路的成功探索和中华传统文明的新生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得以实现,中国共产党本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决定了能够自觉始终将民族复兴的崇高事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式现代化和现代文明的再造必然会在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进程中有组织有谋划地实现。结合个人的研究方向,我主要聚焦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政党责任履责探析,可以说,中国共产党政党责任刷新了人类社会政党关于政党责任的认知,为引领世界其他政党践行责任作出示范。中国共产党政党责任的生动实践使责任的立场和宗旨都发生了绝对性的变化,实现了人类社会政党关于自身责任的历史性变革。”

现场与会人员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的相互影响和互动关系”“高水平开放中的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及其世界意义”等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现场气氛活跃,互动频繁,不同观点的交锋深化了对主题的理解。

李瑞琴教授高度肯定了沙龙议题设置的前沿性与现实意义,认为讨论既有理论深度和世界现代化的宏大视野,又紧密联系中国式现代化和苏州新实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良好的学术素养与问题意识,并就如何进一步深化对世界社会主义、世界现代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研究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田芝健在总结时表示,开办学术沙龙能够有效促进学术交流、开阔研究视野、开拓研究思路,我们要发挥学科优势,结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研究,加强对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互动关系的研究,加强对省域市域现代化的研究,出成果、出人才、出成效,反哺教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战略。
本次沙龙深化了理论认识、聚焦了地方实践、拓宽了全球视野、促进了教研融合,沙龙中的思想交锋与观点碰撞,不仅启发了科研思路,也为课堂教学提供了鲜活的案例与前沿的视角。学院将以此次沙龙为起点,拓展学术交流,整合研究力量,推动成果转化,赋能人才培养。
新闻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图、文:卢钰 审核:田芝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