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院要闻

喜报!计算科学与人工智能学院在2025年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中斩获佳绩!

发布时间:2025-10-30浏览次数:10文章来源:新闻中心

  近日,2025年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圆满落幕。作为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科竞赛排行榜的重要赛项之一,本届竞赛汇聚了全国百余所高校的优秀团队,聚焦人工智能、数字创意与文化传承等前沿领域,集中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在数字媒体科技应用与创新方面的卓越能力。由我校计算科学与人工智能学院汤家华、毋张明老师指导的学生团队,凭借项目“古韵新声:AI赋能昆曲基因库构建与智能创作平台”,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三等奖。这一成绩不仅彰显了我校学子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实力,更体现了学校立足地方、服务文化传承的育人导向。

  该团队由来自跨学院的封昊、祝凯文、翟春焦、莫恒玮、殷智繁等同学组成,充分体现了跨学科协作的创新优势。自项目启动以来,在学院团学工作办公室的统筹组织和专任教师的悉心指导下,团队依托苏州深厚的文化底蕴,紧扣市属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定位,积极探索科技赋能传统文化的新路径。

  项目紧密结合苏州地域文化特色,将昆曲这一“百戏之祖”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既坚守传统美学内核,又回应新时代青年审美需求,探索出一条“科技赋能、文化育人、服务地方”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路径。团队研究成果同时也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并获得英伟达“深度学习基础”“构建基于扩散模型的生成式AI应用”等多项课程认证。项目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致力于构建一个集“资源汇聚—知识解析—智能生成”于一体的昆曲数字化创作平台。项目创新性地提出“AI+非遗”融合模式,通过“文生图”“图生3D”“图片转绘”等AI生成技术,降低艺术创作门槛,让青年群体从传统文化的“观看者”转变为“参与者”与“创作者”。平台已建成包含服饰纹样、经典剧目视频、音频及结构化昆曲知识库在内的本地数字资源体系,并开发智能问答系统,实现沉浸式、互动式学习体验,为昆曲艺术的创新转化与活态传承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苏城方案”。

  本次获奖不仅是对团队技术实力的充分肯定,更是学院“协同育人”成效的有力彰显。学院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深化产教融合,构建起专任教师指导、学生主体参与、团学组织协同推进的科创育人机制,推动学科竞赛与专业教学、文化传承等方面有效融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素养。未来,学院将持续优化育人生态,引导更多青年学子在服务地方发展的生动实践中成长成才,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智慧与力量。

 

新闻来源:计算科学与人工智能学院 图:汤家华 文:毋张明 审核:张海洋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