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青年学子深入理解江南文化与科技创新的融合发展,增强文化自信与创新意识,文正书院2024级工科基地班与文科基地班近期联合举办了“数字潮涌赋新韵 江南文脉承远流”系列主题团日活动。活动通过校外实践研学与校内总结深化两个阶段,促进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拓宽视野,实现从实地感知到理论思辨的深度衔接。
一、校外实践:金陵寻踪,浸润历史与科技
10月18日至19日,由文正书院文科基地班专业负责人殷虹刚带队,24文科基地班导师顾圣琴,辅导员雍涵朵、李星宇,班主任李梦雅共同随行,工科与文科基地班学生联合组成的研学团队走进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开启为期两日的研学之旅。
(一)溯古融今:探秘金箔技艺与江南文脉
首日,同学们走进中国金箔艺术馆,深入了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箔制作技艺”的历史脉络与工艺精髓,并从其现代应用中感悟传统工艺与当代科技的结合。研学期间,师生还夜游秦淮河—夫子庙历史文化街区,聆听古琴名家桂世民讲解古琴文化并欣赏经典曲目,在千年文脉中深化对江南传统文化的理解;通过参观南京博物院馆藏文物,梳理江南地区历史演进脉络,进一步提升文化认同与历史自觉。
(二)赤忱缅怀:雨花英烈砥砺红色初心
团队怀着崇敬的心情前往雨花台烈士陵园进行瞻仰,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师生集体默哀、接受红色精神洗礼,深切缅怀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英魂。这场沉浸式的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坚定了学子们传承革命精神、担当时代使命的理想信念,激发了浓厚的家国情怀与历史责任感。
(三)智创未来:机器人研究院体验科技动能
在机器人研究院,同学们近距离观察各类机器人在工业、服务等领域的应用演示,部分同学亲身体验人机互动。工科与文科学生从技术逻辑与社会影响等角度展开交流,激发跨学科思维碰撞,切身感受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广阔前景。

此次南京之行,通过实地参访、专业讲解与文化体验,同学们不仅拓宽了视野,增进了友谊,更在实践中深化了对“传统与创新”“科技与人文”辩证关系的认知,为后续的校内主题团日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二、校内深化:思辨内化,聚焦数字时代发展与规划
作为对南京研学成果的承接与内化,10月27日,两班联合举办了“数字潮涌赋新韵 江南文脉承远流”主题团日活动。本次活动以党建带团建为引领,围绕数字人文、科技赋能、AI思辨与职业规划等多方面展开。
(一)共话感悟:击鼓传花畅谈金陵收获
通过“击鼓传花”趣味形式,同学们踊跃分享南京之行的感悟。有人提及古琴讲座中的文化触动,有人谈到南博文物背后的历史震撼,也有人结合专业展望科技与人文融合的未来方向。现场气氛活跃,实现了集体反思与情感共鸣。
(二)金陵诗话:AI赋笔书写江南印象
在“金陵诗话”环节,同学们借助AI生成技术,将南京之行的所见所感凝练为诗意语句,以人机协同的方式创作诗歌,体验数字工具对文化表达与情感抒发的创新支持。
(三)智创展示:工科学子演示机器人成果
在机器人展示环节,工科基地班学生将南京机器人研究院的前沿见闻与在校所学专业知识相结合,现场讲解了机器人的机械结构及控制逻辑,同时进行简易机器人表演。这一展示不仅体现了“以工促文、以技传文”的实践路径,也展现了文正学子跨学科融合的创新意识与动手能力。
(四)AI思辨:文理交锋共议人机协同
在辩论环节,同学们围绕“AI是否会取代文科生/理科生”展开热烈讨论。结合研学中接触的AI实例,文理科学生分别从情感创造力、伦理责任与技术局限性等角度出发,辨析人工智能与人类优势的互补关系。大家积极交流AI辅助学习与研究的体验,碰撞未来职业方向的思考,认识到数字素养与人文底蕴在人工智能浪潮中同等重要。环节最后通过回顾五四精神与新时代青年使命,强化了“党建带团建、团建促成长”的育人实效,激励学子以扎实理论功底与创新实践能力迎接未来挑战。

本次主题团日活动,通过校外实地探访与校内思辨升华的有机结合,成功构建了“实践-认知-内化-提升”的育人闭环,有效促进了文理学科的深度互动与科技人文的交叉融合,在党组织引领下提升了团日活动育人实效,有效促进了青年学子将研学所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培养符合时代需求、兼具数字素养、人文情怀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闻来源: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 图、文:文正书院2024级工科、文科基地班 审核:郭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