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校党委书记周玉玲、校长赵志宏一行赴姑苏区考察交流,与保护区党工委书记、姑苏区委书记方文浜等区领导共谋高质量发展蓝图,标志着校地合作迈入全新深化阶段。城市治理与公共事务学院、康养产业学院积极响应学校“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特色化”办学理念,持续将学术智慧与研究力量注入古城肌理,近期在社区教育与社会治理领域再获一系列标杆性成果。


近日,在苏州市教育局公布的2025年社会教育评选结果中,城市治理与公共事务学院师生团队与姑苏区多个单位合作的项目斩获多项大奖,尽显城市治理与公共事务学院扎根地方、服务社会的研究实力。
摘得桂冠,聚焦“苏适享老”。城市治理与公共事务学院与姑苏区沧浪街道合作的学术论文《“养教融合”视域下“苏适享老”社区老年教育模式探索——以苏州市姑苏区为例》,凭借扎实的理论与实践创新,荣获2025年苏州市社区教育优秀论文特等奖(第一名)。该论文由姑苏区人大代表、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负责人、康养产业学院负责人张宇副教授与专任教师尚胜男联合沧浪街道社区教育负责人共同完成。
双喜临门,聚力数字驱动。同时,双方联合申报的课题《数字驱动苏州老年教育的协同共治路径研究》成功获批2025年苏州市社会教育立项课题,为探索科技赋能老年教育开辟了新赛道。该课题由尚胜男老师联合沧浪街道社区教育负责人共同申报。
拓展合作,挖掘“苏味”文化。城市治理与公共事务学院与苏州市姑苏区社区学院合作的课题《舌尖上的苏味:苏式饮食文化融入社区教育的路径研究》亦获2025年苏州市社会教育课题立项,展现了城市治理与公共事务学院在江南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上的广阔视角。该课题由城市治理与公共事务学院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负责人、康养产业学院负责人张宇副教授联合姑苏区教体文旅委姑苏区社区学院负责人共同申报。
深耕代际融合,再获殊荣。城市治理与公共事务学院与姑苏区金阊街道合作的论文《社区教育品牌建设中的代际融合策略研究——以姑苏区“一老一小”教育实践为例》,获得2025年苏州市社区教育优秀论文三等奖,标志着城市治理与公共事务学院在破解“一老一小”民生议题上的探索获得了广泛认可。该论文由城市治理与公共事务学院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专任老师丁航,姑苏区人大代表、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负责人、康养产业学院负责人张宇副教授与联合金阊街道社区教育负责人共同完成。

厚积薄发,成果获国家级肯定。系列喜讯的背后,是城市治理与公共事务学院长期以来坚持“将论文写在姑苏大地上”的深厚积淀。2024年,城市治理与公共事务学院团队与沧浪街道合作的重点课题《老年文明理念下社区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便已形成包括10余篇学术论文、2个创新教学场景、2篇决策咨询报告在内的丰硕成果。该课题的核心研究成果,被姑苏区人大采纳并作为主要案例,写入了上报全国人大的《人大监督推动养老服务提质增效,姑苏区书写“苏适”养老发展答卷》决策咨询报告中,并最终获得了全国人大的批示肯定,彰显我校服务地方发展的“硬核”实力。
以赛促学,全国舞台彰显育人实效。学院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研,将教学与实践深度融合,引导师生将研究扎根于姑苏区的鲜活实践中。近期,基于对姑苏区民生状况的深度洞察,城市治理与公共事务学院师生团队在两项全国性大赛中力克群雄,与“双一流”高校同台竞技,摘得多项大奖。
登顶全国特等奖,为“苏适享老”代言。在第五届大学生社会保障案例大赛全国总决赛中,城市治理与公共事务学院张宇、丁航老师指导的跨专业本科生团队,凭借案例《夕阳不再“躺平”:姑苏“苏适享老”社区的韧性与活力再造》,从全国219个项目中脱颖而出,一举斩获大赛最高奖“特等奖”。该成果源自团队数年来扎根姑苏社区养老一线的深入调研,是“苏式养老”模式在全国舞台上的一次精彩亮相,彰显了城市治理与公共事务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卓越成就。
斩获最高奖项,深化“精神关爱”研究。在第五届老年人精神关爱与代际共融案例大赛全国决赛中,城市治理与公共事务学院师生表现优异,获奖丰硕。其中,城市治理与公共事务学院张宇与苏州藤元集团善贤养老机构总经理孙卫唯、苏州市老龄协会吴琰合作的作品《五位一体、融合推进,打造养老好“食”光——苏州市构建高品质老年助餐服务体系的实践探索》,荣获教师与社会组最高奖“实务创新奖”;另有两支学生团队分别在张宇、印苏和王倩、周玲燕老师的指导下,作品《以食为媒,融古润金:非遗美食在促进代际共融与老年健康营养中的苏州实践》《莫筑孤岛,当结蛛网:代际融合项目的“悬浮”困局与“嵌入”路径》荣获学生学术组“二等奖”与“三等奖”。系列奖项集中体现了城市治理与公共事务学院在老年服务与代际关系研究领域的领先实力。

双向赋能,打造校地合作新典范。从国家级肯定到全国赛事登顶到,再到市级评比全面开花,城市治理与公共事务学院与姑苏区的校地合作,生动诠释了“高校智慧反哺地方发展,地方平台成就高校科研”的双向赋能模式。在合作中,城市治理与公共事务学院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学者”的桥梁优势,将学术前沿与基层需求精准对接,形成了从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到社会服务的闭环。
高校研究成果并非束之高阁,而是切实转化为了惠及民众的社区课程、助推产业的决策建议和提升治理效能的行动方案。展望未来,在学校与姑苏区达成更高战略共识的指引下,城市治理与公共事务学院将继续秉持初心,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深化与姑苏区各部门、各街道的合作,为“福气之城”贡献更多“苏城院”的智慧与力量。
新闻来源:城市治理与公共事务学院 图、文:张宇 审核:马继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