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计算科学与人工智能学院举办教师能力提升讲座暨协同育人工作会议

发布时间:2025-11-07浏览次数:10文章来源:新闻中心

  11月5日下午,计算科学与人工智能学院在综合楼122成功举办教师能力提升系列讲座暨协同育人专项工作会议。学院党委书记张海洋、副院长杨洋、学院全体专任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及班主任参会。会议由学院青年干事何玉和专任教师严文颖教授主持。 

  在第一阶段专题讲座环节,苏州科技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敬文书院党委副书记范晴岚作题为《做学生心理健康的共同守护人》的专题讲座。范晴岚结合最新调研数据指出,大学生群体处于心理健康问题高风险期,她从系统观角度解析心理危机成因。范晴岚强调,专业教师应通过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公平实施课堂评价、关注学生诉求等途径,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守护者”。她特别呼吁教师要把握“00后”学生特点,在课程思政中融入心理引导,并注意识别课堂异常行为,实现早发现、早干预。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副总张斌斌带来了题为《专利授权核心要素及交底书撰写》的专题讲座。张斌斌从专利授权条件、交底书撰写以及检索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并系统剖析专利授权的实质要件与形式要件,强调了专利授权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核心地位;详解技术交底书撰写要点,指出需清晰描述技术领域、背景问题、方案细节及有益效果,避免术语不一致或纯功能性叙述。

  为了进一步凝聚育人合力,推进阶段性重点工作,专题讲座结束后,学院召开了第二次协同育人工作会议。何玉通报了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学风建设工作的进展以及存在问题、推进举措。尼洪涛副教授现场演示了其团队自主开发的过程化教学管理系统,该系统在考勤管理、作业提交、成绩评定和资源共享等方面展现了学院对进一步强化教学过程管理的系统性思考,内容全面、操作性强,将为持续推进学风建设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杨洋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出,新时代大学生思维模式呈现新特征,教师需掌握学生成长规律,在教学设计中注重科学性,使考核评价更公平公正。

  张海洋在总结中强调,全院教师应站在协同育人的高度,以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聚焦“教书育人”与“科研育人”双主线,从知识传授、课程思政、人文关怀、竞赛指导等诸方面,全方位扮演学生成长成才的引领角色,不断提升学院育人质量。

  本次会议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与科研创新的协同赋能,强化了教师队伍的综合素养。在迎接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背景下,学院以协同育人为抓手,将心理守护融入课堂实践,让科研创新反哺教学,凸显了“以学生为中心”的鲜明育人导向。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育人体系建设,推进协同育人工程,多维联动促学风、育全人,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筑牢根基。

 

来源:计算科学与人工智能学院 图、文:林洁茹、王杉 审核:张海洋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