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高校思政教育与地方文化浸润、社会实践锻炼深度融合,帮助2025级新生深入了解苏州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发展活力。智能制造与智慧交通学院近期组织开展了“融入苏城”主题教育活动。活动以班级为单位,覆盖全院8个新生班级,通过“行走的思政课”形式,引导新生在苏州的历史长河与发展浪潮中汲取养分,在实践体验中增强城市认同感与文化自信,为大学生涯筑牢思想根基与实践基础。此次活动亦是学院践行“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推进“五育并举”的重要实践,旨在培养兼具专业素养、人文情怀与创新精神的新时代工科人才。
精心筹备:锚定需求,精准施策搭平台
新生入校初期,学院通过班级座谈精准掌握2025级新生对苏州城市认知模糊、社交融入不足、实践需求迫切等共性问题。基于此,学院党委牵头,学工办联合各新生班级班主任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围绕“文化传承、科技发展、精神涵养、实践创新”四大维度设计活动框架,将苏州本土文化资源与学院工科专业特色有机结合。
多元实践:知行合一,专业特色显风采
各班级结合专业特色和学生兴趣,开展了一批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的实践活动,让新生在“看、听、做、思”中全方位感受苏州魅力。25车辆班围绕“文化浸润+科技探索”主题,走进苏州博物馆、沧浪亭、文庙及青少年科技馆,感受苏州传统与现代的交融;25电气班以“赏红枫·游运河·承风骨”为主线,在天平山学习范仲淹“先忧后乐”精神,夜游护城河探讨青年担当;25机电班开展非遗文化探访,走进苏州非遗馆与拙政园,体验盆景制作与园林美学;25机电W1班探访蟹文化馆与1971仓坊,动手制作扎染方巾,感悟苏州工业遗产的活化利用;25机电W2班走进苏州博物馆,在历史文物与建筑设计中感受吴地文化精髓;25机械班以拙政园、狮子林为课堂,从园林艺术中汲取修身治学的智慧;25控制班立足传统与科技,探索苏州博物馆西馆与未来科幻馆,在时空对话中激发创新思维;25智建班则结合园林游览与香薰手作,让江南文化的古韵与现代生活的诗意相结合。各班活动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兼具思想性、实践性和趣味性。
学子心声:以文化人,感悟成长促融入
系列活动的开展,不仅让新生深入了解了苏州,更实现了“个人成长、班级凝聚、专业认知”的多重提升。25车辆班陈昊祺同学感慨道:“当我在苏州博物馆看到那些跨越千年的文物时,真切感受到了文化传承的力量。这让我联想到我们专业的发展,同样需要这种继往开来的精神。”25机械班张煜程同学则表示:“在拙政园的亭台楼阁间漫步,我不仅领略了中国建筑之美,更读懂了严谨专注的工匠精神,这对我们的专业学习很有启发。” 25机电W1班曹付同学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心得:“在1971仓坊体验扎染技艺时,我体会到了传统工艺创新的魅力。这也启发我们在专业学习中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班主任们也对活动成效给予肯定。25控制班主任表示:“相比传统的思政课堂,这种‘走出去’的形式更受新生欢迎。学生在实地体验中主动思考,把家国情怀、文化自信转化为成长动力,思政教育的效果更实在、更深刻。”

长效赋能:以行践人,启智扬帆再出发
本次“融入苏州城,四季新起航”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是学院推进“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的一次成功探索,不仅帮助新生快速融入苏州、适应大学生活,更以苏州文化为载体,实现了思政教育、专业启蒙与班级建设的有机融合,为学院“三全育人”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未来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建立“苏州文化育人资源库”,持续深化与地方文化场馆、科技企业的合作,打造长效实践教育品牌。同时,学院将把活动中的优秀感悟、实践成果融入班级文化建设与专业教学案例,推动“行走的思政课”常态化、制度化,引导更多工科学生在文化浸润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实践锻炼中提升综合素养,成长为“扎根苏州、服务江苏、面向全国”的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新闻来源:智能制造与智慧交通学院 图、文:张顺祺 审核:朱一丹



